彼得杜拉克在《高效能的五個習慣》裡,提到5個提高效能的關鍵方法,分別是:了解你的時間、問「我有什麼可貢獻?」、善用人之所長、先做最重要的事、做有效的決策。
1.了解你的時間
彼得杜拉克在書中建議管理者,應該持續記錄幾個月時間分配的習慣,如果沒時間記錄,應該找秘書或助理協助記錄。
對一般人而言,這的確是件極具挑戰的任務,因為沒有助理也沒有秘書,有時一忙時間就過了。但了解自己時間的分配卻是提高效能裡最重要的第一步,建議初學者,先以小時為單位,詳實記錄自己做了哪些事?跟哪些人談話或開會?目的是什麼?成效如何?與自己的目標是否相關?成果如何?
許多人在記錄時間時,往往只記錄大方向,卻忘記判斷、分析這些時間分配的結果,是否與自己的期望相符。根據我個人的經驗,當一個人願意靜下心,好好記錄自己的時間,就會發現自己經常在瞎忙。
2.自問可以做何貢獻?
「貢獻」是彼得杜拉克在其著作裡不斷強調的重要概念,當團隊與個人,都專注在「貢獻」上,將會產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。
無論是創業、帶領團隊、建立系統、管理專案,都需要訂立一個規則,這樣的規則,在美國叫做「榮譽典章」。榮譽典章可以用在團隊,也可以用在個人,當團隊成員願意遵守這樣的典章, 「我可以有什麼貢獻?」在團隊中就會形成一種風氣,當每個人都聚焦在自己的貢獻時,業績、效能,就會產生很大的成長。當然制定榮譽典章需要經驗的累積與前輩的帶領,請教有相關經驗的人士,也會減少摸索的時間。
3.善用人之所長
一般人在組織內部,很容易抱怨某個下屬不靈光、某個上司很難搞、某個同事很麻煩…,管理者如果沒有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,就容易出現這些磨擦。
許多公司的主管,並不明白自己的下屬到底適合從事什麼工作,也沒有發現放錯位置的人才,對公司產生多大的危機。有的知識工作者則以為自己只能做某些工作,但卻忽略了自己最擅長的到底是什麼。
很多時候你最擅長的事,可能在現階段尚未被發掘出來。管理者可以從小事開始測試一個人的能力,有經驗的主管,甚至在飯桌上,就可以清楚知道一個人的教育、背景與優勢領域。管理者應該學習從小的任務開始交給其他人做,從這些小事上,很容易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忠誠度、能力、態度,唯有透過細微的觀察,才能發現每個人的潛力。
4.先做最重要的事
根據統計,所有最有生產力的事,只占你工作時間的20%,有時甚至不需要,但大多數的人,卻覺得每天都好忙,因此彼得杜拉克才會建議管理者先做最重要的事。我們每天都習慣先把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做完,接著應該要花最少的時間處理其他的瑣事,方法有很多,無論是把這些事交給更適合的人去做,或是有計畫地放棄,都會讓效能大大提升。
彼得杜拉克在這個部分,特別強調專注的重要性,也就是聚焦最重要的事,但什麼是最重要的事?最重要的事具備幾種特性:與未來高度相關、新的機會、與設定的目標方向一致、能擴張潛能、發揮正面影響的事情。一旦專注在具備這些特質的事情上時,我們就會聚焦在更有貢獻、更有生產力,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事。
5.做有效的決策
到底應該以哪個角度去思考,才算是最好的決策?公司、同事、客戶,哪一個是最應該考量的?
杜拉克在這部分提出的幾個條件,可以白話翻譯成:與設定的目標、核心價值緊密相關的決策。當我們把原則、價值、最終的目標放在首位,還要記得自問:什麼事情必須有系統、有計畫地放棄?這樣就能幫助我們做出最有利的決策,這無論用在組織或是個人,都大有功效。
杜拉克《高效能的五個習慣》雖然只有五點,卻十分精闢,唯有透過實踐,才能體會其中的道理。
今天,你準備好「高效能」了嗎?
(作者是成資國際總經理)
- Oct 02 Tue 2012 09:24
《高效能的五個習慣》-彼得杜拉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